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代码:110302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公共事业管理事业,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遵纪守法,团结诚信。
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现代人际交往意识。
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比较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
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善于处理突发性问题。
2.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按工作任务要求,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和运用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工作过程的控制、管理以及评价能力,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专业应用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初步的规划能力,具有初步的沟通、谈判、和公共关系能力,具有初步的组织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的能力等。
3.知识要求
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一定的科研、调查、管理以及社会实践的知识和方法。
工具性知识:能综合掌握现代汉语言知识、一定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能掌握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方法知识和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哲学、文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主干学科
政治学学科、管理学学科
四、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共14个体系构成,普通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7个部分;专业教育内容包括相关学科基础、本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训练等3个部分。综合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学术科技与创新就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等4个部分。
五、课程体系和主要链路课程
(一)课程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构建既能确保基本规格要求,又能发展学生个性,体现专业特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与社会实践有机互动的,科学完善的“必修课”、“方向选修课”“任选课”三大板块结构。
课程设置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基础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教学平台,三个教学平台下共设有6个课程模块,其中基础素质教育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和基础素质课;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教育平台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6个课程模块进一步划分为系列课程或课程群,并按课程(活动)的必修或选修的性质作最后的划分。
(二)主要链路课程
1、对应培养“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
(1)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选修课程: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法学等。
2、对应培养“坚实的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1)必修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概论等。
(2)选修课程:人事行政学;行政组织学;社会保障概论等。
3、对应培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概论;社会学概论;领导科学概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2)选修课程: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比较政治制度;人事行政学;人口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行政法学等。
4、对应培养“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的技能”
(1)必修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财务;应用统计等。
(2)选修课程:地方政府学;社区概论;公文写作等。
六、实践教学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联系实际,开拓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写作、表达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每位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写出专业考察报告。安排在每个假期进行。
(二)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外教学
课堂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联系学校专业教育与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桥梁。它主要包括以下方法与手段:(1)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安排老师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强化学生科研能力;(2)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从多方面加强与政府、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和课堂外教学的机会。
七、学制、学时与学分
(一)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二)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为2506学时,学分为168学分。
八、毕业条件、学位授予与学位课程
(一)毕业条件
学生必须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获得168学分,并且在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中获得8学分方能毕业。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且达到学位条件要求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学位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概论
九、本科专业标准学制教育教学时间安排表
项 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教学周数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16 |
142 |
|
授课周数 |
15 |
18 |
18 |
18 |
18 |
18 |
11 |
13 |
130 |
|
始业教育 |
1 |
|
|
|
|
|
|
|
1 |
|
国防教育与军训 |
2 |
|
|
|
|
|
|
|
2 |
|
劳动教育 |
? |
|
? |
|
? |
|
|
|
|
?周末、课余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寒假、暑假 |
考 试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8 |
|
技能训练与测试 |
1 |
1 |
1 |
|
1 |
|
|
1 |
5 |
|
专业见习 |
|
△ |
|
1 |
|
1 |
|
|
2 |
△周三下午 |
专业实习 |
|
|
|
|
|
|
8 |
|
8 |
|
专业调查 |
|
|
|
|
|
|
◇ |
|
|
◇结合专业实习进行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
3 |
3 |
3周写作和答辩 △周三下午 |
学术与科研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周末、课余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
寒暑假 |
6 |
6 |
6 |
6 |
6 |
6 |
6 |
|
42 |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4 |
200 |
|
十、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 别 |
学期 课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计 |
百分比% |
学时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211 |
207 |
216 |
144 |
|
|
|
|
778 |
31 |
专业类必修课 |
198 |
180 |
144 |
180 |
162 |
90 |
126 |
|
1080 |
43 |
专业类 选修课 |
计划开设 |
|
|
|
|
|
|
|
|
|
|
学生应修 |
|
|
|
|
162 |
198 |
90 |
90 |
540 |
22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
|
|
36 |
36 |
36 |
|
|
108 |
4 |
小计 |
409 |
387 |
360 |
360 |
360 |
324 |
216 |
90 |
2506 |
100 |
学分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12 |
12 |
12 |
8 |
|
|
|
|
44 |
28 |
专业类必修课 |
11 |
10 |
8 |
10 |
9 |
5 |
7 |
|
60 |
38 |
实践教学环节 |
2 |
|
|
|
|
1 |
7 |
10 |
20 |
13 |
专业类 选修课 |
计划开设 |
|
|
|
|
|
|
|
|
|
|
学生应修 |
|
|
|
|
9 |
11 |
5 |
5 |
30 |
19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
|
|
2 |
2 |
2 |
|
|
6 |
2 |
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选修 |
2 |
|
2 |
|
2 |
|
2 |
|
8 |
4 |
小计 |
27 |
22 |
22 |
20 |
22 |
19 |
21 |
15 |
160 |
100 |
十一、课程教学运行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考试方式 |
授课 |
实验 |
课外 |
通识教育课 |
必修课 |
|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3 |
45 |
|
9 |
3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2 |
36 |
|
|
2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3 |
54 |
|
|
3 |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 |
3 |
3 |
54 |
|
|
3 |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 |
4 |
3 |
36 |
|
18 |
2+1 |
|
|
形势与政策 |
|
2 |
1-7学期课外开设 |
|
|
大学英语(1) |
1 |
4 |
75 |
|
|
5 |
|
|
大学英语(2) |
2 |
4 |
90 |
|
|
5 |
|
|
大学英语(3) |
3 |
4 |
72 |
|
|
4 |
|
|
大学英语(4) |
4 |
4 |
72 |
|
|
4 |
|
|
大学语文 |
1、2 |
2 |
36 |
|
|
3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1、2 |
4 |
54 |
|
54 |
3+3 |
2 |
|
大学体育(1) |
1 |
1 |
30 |
|
|
2 |
|
|
大学体育(2) |
2 |
1 |
36 |
|
|
2 |
|
|
大学体育(3) |
3 |
1 |
36 |
|
|
2 |
|
|
大学体育(4) |
4 |
1 |
36 |
|
|
2 |
|
|
三生教育(1) |
1 |
1 |
16 |
|
16 |
1+1 |
|
|
三生教育(2) |
2 |
1 |
第二学期课外开设 |
|
小计 |
|
44 |
|
|
|
|
|
选修课 |
|
哲学社科类、语言文学类 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 教育技术类、艺术体育类 |
|
2 |
36 |
|
|
2 |
|
|
|
2 |
36 |
|
|
2 |
|
|
|
2 |
36 |
|
|
2 |
|
小计 |
|
6 |
108 |
|
|
|
|
|
|
|
|
|
|
|
|
|
|
|
|
课 程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考试方式 |
授课 |
实验 |
课外 |
专业教育课 |
必修课 |
|
管理学原理* |
1 |
4 |
72 |
|
|
5 |
考试 |
|
管理心理学* |
2 |
4 |
72 |
|
|
4 |
考试 |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5 |
3 |
54 |
|
|
3 |
考试 |
|
公共关系学概论* |
7 |
4 |
72 |
2 |
|
7 |
考试 |
|
公共财务* |
3 |
4 |
72 |
|
|
4 |
考试 |
|
应用统计* |
4 |
3 |
54 |
|
|
3 |
考试 |
|
管理信息系统* |
6 |
2 |
36 |
|
|
3 |
考查 |
|
管理文秘* |
4 |
4 |
72 |
18 |
|
4 |
考试 |
|
行政学原理* |
3 |
4 |
72 |
|
|
4 |
考试 |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1 |
4 |
72 |
18 |
|
5 |
考试 |
|
政治学原理 |
5 |
3 |
54 |
|
|
3 |
考试 |
|
公共政策概论 |
4 |
3 |
54 |
|
|
3 |
考试 |
|
社会学概论 |
7 |
3 |
54 |
|
|
6 |
考试 |
|
高等数学 |
1、2 |
6 |
108 |
|
|
3 |
考试 |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2 |
3 |
54 |
|
|
3 |
考试 |
|
微观经济学 |
5 |
3 |
54 |
|
|
3 |
考试 |
|
宏观经济学 |
6 |
3 |
54 |
|
|
4 |
考试 |
小计 |
|
60 |
1080 |
|
|
|
|
选 修 课 |
专业方 向 选 修 课 |
行政管 理方向 |
|
人事行政学 |
7 |
3 |
54 |
|
|
6 |
考试 |
|
比较政治制度 |
5 |
3 |
54 |
|
|
3 |
考查 |
|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学 |
6 |
3 |
54 |
|
|
4 |
考查 |
|
西方行政学说史 |
6 |
3 |
54 |
|
|
4 |
考查 |
|
行政组织学 |
5 |
3 |
54 |
|
|
3 |
考查 |
|
市政学 |
7 |
2 |
36 |
|
|
4 |
考查 |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5 |
3 |
54 |
18 |
|
3 |
考试 |
小计 |
|
20 |
360 |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 |
|
人口学 |
7 |
2 |
36 |
|
|
4 |
考查 |
|
社会保险 |
6 |
3 |
54 |
|
|
4 |
考查 |
|
社会保障概论 |
5 |
3 |
54 |
|
|
3 |
考试 |
|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
6 |
3 |
54 |
|
|
4 |
考查 |
|
社区概论 |
5 |
3 |
54 |
|
|
3 |
考试 |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5 |
3 |
54 |
18 |
|
3 |
考试 |
|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
7 |
3 |
54 |
|
|
6 |
考查 |
小计 |
|
20 |
360 |
|
|
|
|
专 业 任 选 课(修满10学分) |
|
行政法学 |
6 |
2 |
36 |
|
|
3 |
考查 |
|
申论 |
6 |
3 |
54 |
|
|
4 |
考试 |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4 |
3 |
54 |
|
|
3 |
考查 |
|
领导科学概论 |
8 |
3 |
54 |
|
|
4 |
考查 |
|
管理哲学 |
6 |
2 |
36 |
|
|
2 |
考查 |
|
地方政府学 |
8 |
2 |
36 |
|
|
3 |
考查 |
|
逻辑学 |
5 |
3 |
54 |
|
|
3 |
考查 |
|
|
公文写作 |
6 |
3 |
54 |
18 |
|
4 |
考试 |
小 计 |
|
10 |
180 |
|
|
|
|
课 程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考试方式 |
授课 |
实验 |
课外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课 |
|
国防教育与军训 |
1 |
2 |
第1学期2周 |
|
|
专业见习 |
|
1 |
第2、4学期课外, 第6学期1周 |
|
|
专业实习 |
7 |
6 |
第7学期8周 |
|
|
专业调查 |
7 |
1 |
第7学期与专业实习同步 |
|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6 |
第7-8学期周三下午,第8学期3周 |
|
|
学术与科技活动 |
|
2 |
1-8学期周末、课外 |
|
|
技能训练与测试 |
|
2 |
1-8学期周末、课外 |
|
|
|
|
|
|
|
|
|
|
|
|
|
小计 |
|
20 |
|
|
|
|
|
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 |
选修课 |
|
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
|
2 |
1-8学期周末、课外 |
|
|
学术科技与创新就业 |
|
2 |
1-8学期周末、课外 |
|
|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
|
2 |
1-8学期周末、课外 |
|
|
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 |
|
2 |
1-8学期假期、课外 |
|
小计 |
|
8 |
|
|
|
|
|
十二、主要课程简介
(一)管理学原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基本规律,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等,具体分为管理学概述\管理原则\管理系统、管理功能和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等五大部分.通过学习使学员系统和全面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管理方法,明确科学管理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二)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围绕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及公共政策的系统运行、构成与功能、政策制定与执行、评估与监控、研究及应用等核心问题展开论述,体系新、内容实,分析阐述系统、简明,宜教宜学,与以往公共政策教科书相比,该书更多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国外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前言动态及成果。本课程3学分,54学时。
(三)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本课程主要探讨现代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了解公共事业的概念、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内容、特征、职能、方法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各类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体制和政策。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四)公共关系学概论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传播学、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汇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学作为现代组织的一种经营管理功能和手段,以塑造组织形象、优化公众环境为任务,是现代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五)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主要阐释信息系统与组织、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组织中的各种信息系统与发展以及信息系统。第一部分内容在分析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信息系统的战略应用,研究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过程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应用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应用中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讨论了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组织中最新成果及应用系统。第四部分介绍了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建设,着重讨论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开发过程、组织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可选策略的技术方法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等几方面的问题;还分析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管理问题,以使管理人员能否较好地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本课程2学分,36学时。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2009年3月10日